南方仁是位腦外科醫生,自從親自執刀治療未婚妻的腦瘤,讓她因此成為植物人後,就像逃避戰爭的軍官,手不想再握手術刀,腳也不想再站在手術枱。表面上,他每天仍然回到戰場,但是不想拿起武器面對敵人,就這樣不知所以,混混噩噩一天又一天的過日子。
在命運機緣下,他回到明治維新前的江戶時代,在幽暗的林中,靠著小小的手電筒,目睹二派武士拿刀撕殺,他誤闖入對峙的情勢,要不是橘恭太郎出手相救,早就身首異地,恭太郎後來遭受重擊腦部受傷,在倒下後,他放下一個武士對死的無懼,用著微弱的氣息求南方仁救他,不然他的寡母幼妹就將流落街頭。醫生初步檢查傷口後,診斷恭太郎應是「急性硬膜下血腫」,必須立即將腦內的血塊取出,否則生命就危在旦夕。
南方仁受西式醫學訓練的專業醫生,生生活在科技進步的二十一世紀,要在人類最硬的腦部開個洞,將淤血取出,並不難、也不是什麼劃時代的技術,但是在一個仍然以燭火照明的時代,「手術」二個字等同殺人,他不僅要在有限的時間內,將病人從死神手中救回,還要面對病患家屬的質疑與不信任,最重要也最難之處,他要在完全沒有手術設備的情況下,打開人類的頭蓋骨。
為有效掌控時間,醫生命令恭太郎的妹妹咲將工匠的槌子、鉗子、剪刀等工具煮水消毒,換上一套乾淨的衣服,就靠著搖愰的燭光,在沒有精密科學儀器輔助、沒有助手協助下,開始他行醫以來最嚴苛的考驗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仁醫生來到熱鬧的江戶市集,遇到貴族橫衝直撞不長眼的騎馬,一位母親為搶救馬蹄下的孩子,被撞到額頭的血管都破裂,在缺少麻醉藥的情況下,必須馬上進行縫合手術,病人因為無法承受縫針刺肉的穿心楚痛,曾一度昏厥,醫生深知過度的疼痛足以導致人類心臟休克而死亡,救人也必須考量病人的承受力,在此二難的狀況下,讓他不知所措。在一旁守候的孩子,一邊哭,一邊為媽媽吟唱起不痛咒語,兒子的唱咒聲鼓舞了婦人的求生意志,因此讓她耐過縫合的痛苦。
縫合手術,一個醫學院學生最基礎的訓練,在正式成為醫生前,不知已縫合多少傷口,仁醫生本以為可以駕輕就熟縫合婦人傷,然而,在過程中讓他意識到,一個簡單不會失敗的手術,成功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自己的醫術高超,在缺少藥物及先進工具時,自己也不過是個連減少病人痛苦都不知的庸醫,在過去14年的醫生生涯,連這些最基本的意識都沒有,也不知自己的能力是如此的有限,老是自不量力挑戰高難度的手術。
在醫藥缺乏的情況下,仁醫生好不容易救回恭太郎及初惠二人,看到病人恢復健康,看到眷屬們的笑容重回臉上,他有著當醫生的滿足與成就感,然而,初惠因為高階武士想要試試刀子是否鋒利,而死在尖銳的刀鋒下,她的死讓仁醫生百般的沮喪,也深有所感,醫生要救一個人是如此的不容易,在治療的過程中,病人必須承受痛苦與折磨,但是要奪走一個人的生命,卻是易如反掌。
生活在人分階級的時代,身為平民是無法自由自在的呼吸,生病時昂貴的醫療費用,讓人不得不放棄生命;就連武士階級也可以毫無原因理由恣意的奪走人的生命。在今天看起來如此不可思議,但是想想,人類殘害人類的歷史遠遠超過人類和平共處的時間,從封建到自由平等,人們走了一條漫漫長路,而這條路上佈滿成千上萬無辜生命的鮮血,如何平等對待每個人的生存權,在今天或許已經不值得討論,但卻值得人們永遠記得那段曾經不平等的事實,因為,人類現在能大口呼著氣,病痛時有醫生照顧,不必時時擔憂被人任意奪走生命,曾經,對許多人來說只是個如幻影般的美夢,一個願意用生命交換的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