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decade」表示「十年」的期間,一個世紀(century)有10個decade,換言之,每經過一個decade,就過十分之一個世紀;「十年」的時間不算短,也不算長,但足以讓一個新世代、新想法從萌芽到茁壯,現在擁有的興盛繁榮,可能成為過眼黃花,所以「十年」在時間上,有著重要的指標意義。
距離第一次看果陀劇場的「看見太陽」,過了十年,十年來,經過一堆大小事,看了不計其數的電影、電視或舞台劇,很特別是,居然還記得這齣陽春歌舞劇「看見太陽」。
「看見太陽」故事簡單,主要探討政府為興建水庫徵收原住民的土地,強迫他們搬離世居的地方,「遷村」成為族人的夢靨,誰也不想離開這片山林,正當大家一籌莫展,苦無對策時,村中耆老想起族裡流傳千年的傳說(http://buzzard.psow.org.tw/photograph/910109_sun02.htm)-在很久很久以前,曾因為祖先過度貪婪,激怒太陽神,神在一怒下,決定讓太陽消失,勇士為替族人贖罪,遵從巫師的指示,翻過7座大山,越過7條大河,找到一株神草,因而平息太陽神的怒氣,掙救了族人,很不幸,勇士也因此犠牲生命。
「遷村」這件事猶如雲霧遮蔽太陽,族人活得昏天暗地看不到光,現在,須要挺身而出的勇士,願意翻山越嶺為族人覓得良方解藥。在大家激烈商討後,頭目決定推派有智慧有勇氣的兄妹,希望他們下山後,能多瞭解漢人在想什麼?為什麼要破壞好山好水,蓋座黑鴉鴉的水庫?兄妹倆就帶著族人真切期待,遠離家園,下山找尋可能的希望。
但是,事總與願違,兄妹一下山,馬上遭受強大的文化衝擊,過去的信仰被無情摧毀,他們喪失自信,完全被大都市所吞噬,妹妹迷失方向,墜入風塵,哥哥被無情嘲弄是山上來的孩子。
在五光十色的城市,想要求生不太容易,從小活在都會的平地人,也被生活磨到失去理想,更何況初來乍到的原住民呢?都市人一窩鋒所追求的目標,常是痛苦的起點,所謂「普世」價值,養成大家怠於思考什麼是自己的「目標」?什麼是自己的「價值」?集體靠在一起取暖,活在別人定義的世界,聽不到自己真正的心跳,就算陽光普照,也看不見太陽,天地永遠是黑暗。
在大都市生活的二兄妹,像是籠子裡的小白鼠,不明所以在滾輪中奔跑,就算跑累了,也無法讓輪子停下來,拼命跑,拼命喘,滾輪還是拼命轉,直到他們決定放棄,決定回到山上,決定告訴族人:「對不起,無法找到不遷村的方法。」,快速轉動的輪子突然停了下來,在漆黑中,太陽慢慢探出頭來。
回到山上的二兄妹,看到族人眼中所帶有的渴望,心中有著無限的愧疚,頭目不急著問他們答案,只告訴所有人:「只要看見陽光,就能迎向希望。」。
台灣的歌舞劇少了磅礡氣勢,華麗的場景,及大堆頭的歌舞喬段,但是,好的戲劇從不因缺乏這些因素,降低戲情對觀眾的衝擊,當布幕緩緩落下,所有演員攜手向觀眾致謝,還難掩被觸動的澎湃情緒,直到聽到雷動的掌聲,才將自己從戲中拉回現實,用盡全力鼓掌。
十年轉眼就過了,回頭看看這十年,手握權力者是不是仍強勢以冠冕堂皇的理由,強取豪奪別人的家園呢?恐怕答案是肯定,欸.....很感傷,也很悲哀,居住在這個小島上老百姓,總是為水庫、電廠或是科學園區,被逼離開家,良田美地被犠牲,河川被破壞,蓋了一座座看似神聖不可侵犯建築,其實再再消耗自然資源,人類遲早為貪婪,付出昂貴的代價。
這十年間,文化強勢者依舊不懂包容及尊重弱勢族群,以原住民為例,他們擁有傳承幾百年的生活形態及治理方式,為什麼不能尊重別人的文化?很多人口頭會說:「絕對尊重。」,嘴上的尊重通常無法當真,尊重要是發自內心,早就把獵場及自治權還給人家,而不是一味要求原住民過著跟我們一樣的生活。
如果十年是十分之一個世紀,在這段既不長又不算短的時間,愛護自然、尊重所有人的觀念是否在這塊土地生根滋長呢?還是,要悲觀的想,必須再期待另一個十年?
看見太陽主題曲歌詞:http://tw.mojim.com/tw07786.htm
看見太陽故事簡介及幕前幕後人員:http://www.godot.org.tw/work_detail.asp?record_work_id=30